背景
由于整个早锻炼时段中涉及的生活课程内容比较多,所以自己则侧重观察教师在整个运动指导过程中有无生活意识,并在生活意识引导下的相关生活指导行为。由此,作为观察者自己可能要从整段运动过程中梳理出教师体现生活意识的主要的小片段或小细节进行分析,以此分析生活意识牵引下的生活干预与指导的有效性。
实录
场景地点:户外运动场地
场景时间结点:早锻炼时间
场景中的人物:大班全班幼儿、主班教师、配班教师、保育员
主要观察过程:
镜头一:运动准备活动中,老师带幼儿做运动准备动作,老师不时地说:“不怕冷,跳跳跳。”
镜头二:孩子在凳子上走时,老师说:“凳子有些摇晃,要当心一点。”看到还要从凳子上跳下来,又对孩子说:“这里有些高,跳下来有些危险的,去找一条矮一点的凳子。
镜头三:一名孩子坐在箩筐里,另一名在拉着走,看到箩筐在晃动,老师一个箭步冲上去:“这样箩筐要翻了,你把身体往这里移一下,就安全了,还可以动。”说着又不放心地挪动了一下孩子的身体。
镜头四:装在塑料瓶中的颜料水倒出来了,孩子跟老师说:“老师,瓶子里的水出来了。”老师急忙走上前,把塑料瓶移到角落里,不让孩子玩了。
思考
一、 有生活意识,但只涉及在安全和幼儿身体保健
要说老师在整个运动中有无生活意识,已经无需说明,老师从运动开始到结束,整个生活意识的弦就绷得很紧,好像在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只要能涉及到生活内容的,老师都事先去思考过,而且在过程中有了体现,这些内容都很有必要,已经很不容易了。如:关注到孩子在凳子上的安全、在箩筐中的安全;关注到孩子接触颜料瓶中的水是否卫生?等。但是纵观所有的生活意识点,好像都是和安全和身体保健有关,其实,《指南》中涉及到的生活基本经验很多,虽说在运动中,不是所有的生活经验
二、 有生活干预,但干预语言和行为多过运动指导
因为老师有了强烈的生活意识的弦,所以除了心中的预设,只要在现场看到什么情况可以渗透生活的,全不放过,所以在整个运动中,老师用于讲生活的语言多过于讲运动,不一会儿就来一句“小心”“这样危险”;用于生活的指导行为多过于运动指导,如:在箩筐中孩子不能比较好的平衡,老师完全不必着急在生活意识这个“盾”的保护下,想当然地就用自己的经验这把“矛”直击过去,告诉孩子怎么才是安全的?如果老师能引导孩子思考并尝试:箩筐怎样才不会倒,让孩子在摸索中,自己去找寻平衡的方法,不是运动能力和生活行为都有了吗?所以呈现出来的结果是,运动和生活融合得不是很自然,片面的生活意识导致老师忽略了运动能力的指导。
三、 有生活指导,但指导点浮于表面没有进行深入
为什么在我的案例观测中,有那么多关于生活意识引领下生活指导点的镜头?而每一个镜头又只能描述这么多?我想是
四、有生活随机,但没有抓住指导机会而顾此失彼
在发生小朋友就“瓶中
从上面这个案例中,可以折射给我们一个信息,那就是运动中的“生活意识”不是生活内容的想当然,而是在充分了解生活基本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内化形成一些可被用于运动环节的生活指导可能点,从而在这些可能点的激活下,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意指导、有效推进。